一、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我们将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南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坚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2017主要工作目标
2017年,力争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的工作目标。
预计2017年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52万亩,总产量221万吨,同比持平;糖料蔗种植面积204万亩,同比略增,2016/2017榨季产量1082万吨,同比增2.49%;蔬菜播种面积352万亩,同比增1%,产量524万吨,同比增1.2%;水果种植面积192万亩,同比增4.54%,产量251.3万吨,同比增7.5%;桑蚕面积62.3万亩,同比增2.03%,蚕茧产量9.45万吨,同比增3%;西甜瓜73万亩,同比增2%,产量126万吨,同比增2%;全市肉类总产量65.69万吨,同比增1%;禽蛋产量4.07万吨,同比增3%;水产品产量27.16万吨,同比增4%。
三、2017年工作重点
(一)不断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的首要任务,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不断优化耕地利用结构,统筹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0万亩以上。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及产业提升项目,开展粮食作物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行动,开展高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创建。继续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加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特色产业集聚。坚持在特色上做文章,强化规划引领,进一步落实主导特色产业的产业规划和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努力形成县区各有特色,互为补充的主导特色产业格局。进一步强化要素投入,在深入实施“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主导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把资金、人力、物力更多的投入到产业聚集区和特色优势区,做强做大几个在全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产业质量和效益“双提升”。2017年建设水果、蔬菜、畜禽等特色种养示范基地60个。
(三)加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依托“三区三园”规划建设,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扩面提质,新建一批市(县)级、乡(镇)级特色农业示范区。以深入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扶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构建乡有布点、县有规模、市有品牌的示范区格局,争创更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示范区,通过示范和辐射带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升级打造现有示范区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2017年继续申报自治区级示范区6个。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新建富硒农产品基地5个、面积突破2.5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0个,严格“三品一标”证前准入和证后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水产品和畜禽产品违法添加禁用物质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防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强化生猪屠宰、动物卫生监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死畜禽流入食品市场。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试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可追溯管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充实县乡两级检验检测机构,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五)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顺畅。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鼓励和扶持骨干农产品市场开展加工配送、电子结算改造,支持大宗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田头处理、冷链物流和农产品预选、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批对接、农校对接、农超对接、直供直销,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同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构建多层次的农产品网上批发渠道,进一步探索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推进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推进农业信息化,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农产品产销联盟建设,探索建立优势农产品竞价交易模式,创新产销对接新机制。
(六)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加快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引导示范区升级转型为休闲农业园,完成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3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增添农村发展新活力。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做好迎接自治区验收的准备。认真开展各类农村产权的改革工作推进,积极推进武鸣区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进一步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有序流转。2017年力争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新增农民合作社500家,新增家庭农场150家。
(八)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和产业富民工程。一是统筹切块资金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开发,积极培育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探索建立管理机制,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70家龙头企业开展产业扶贫对接,推进产业化扶贫发展。二扎实推进产业富民工程,帮助每个行政村选定1项以上特色明显的富民产业,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三品”提升、生态养殖、林下经济提升等“十项进村行动”,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九)抓好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种养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扩大稻田生态种养规模。大力推进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推广“微生物应用+网床”养殖模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秸秆桑枝、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以及农田残膜回收工作。继续加大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继续实施我市养殖减排工作,完成水产养殖禁养殖区划定工作。
(十)深入推进农业依法行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农业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调整工作。全面推行农业市场监管对象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方式。加强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