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委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升级工程”和2017年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集中力量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扎实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全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促进农民脱贫增收,2017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8.34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一产业增加值116.67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了稳中有为,稳中有进的既定目标,为出色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一是农业实现稳增长目标。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8.34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一产业增加值116.67亿元,同比增长4.4%;主要农产品生产形势总体良好。据预测,粮食产量116万吨,同比持平;据初步统计,蔬菜产量240.94万吨,同比增4.68%;水果43.04万吨,同比增3.88%;西甜瓜78.74万吨,同比减7.36%;鲜茧3.31万吨,同比增5.65%;肉类32.12万吨,同比增1.75%;禽蛋1.77万吨,同比增4.41%;牛奶2.56万吨,同比减7.88%;水产品10.89万吨,同比增4.21%。
二是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猛。糖料蔗恢复性增长,蔬菜、香蕉、火龙果、晚熟柑橘等优势产业生产规模和产业水平持续提升,上半年全市糖料蔗面积达181.07万亩,蔬菜160万亩,香蕉73.4万亩,柑橘44.5万亩,火龙果10.1万亩。富硒农业得到有力推进,休闲农业由遍地开花向区域集中发展,新获“三品一标”认证6个,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有力提升。
三是现代园区建设又获新誉。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并获国家划定为全国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马山县乔利果蔬产业(核心)示范区等四个示范区入选第四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我市区级示范区总数达14个,西乡塘区启动“美丽南方”启动田园综合体创建,国家“三区三园一体”划定和建设工作在我市得到有力推进。
四是土地确权颁证加速推进。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攻坚行动,截止6月30日,全市确权工作可颁证率达到92.13%,确权工作上了一大台阶。
五是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社157家、新增家庭农场69家,完成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6家企业获得2017年度广西水产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评定,我市农业生产生力军力量不断增强。
六是产业扶贫迈出稳健步伐。成功举办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对接会和广西南宁扶贫农产品(北京)推介会,实现贫困村与龙头企业直接对接,有力促进贫困村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市场。
七是农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全面完成全市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各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均达到100%,各项免疫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全市动物疫情稳定,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持续向上。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八是党建和反腐工作常抓不懈。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全委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理论水平。积极认真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工作,有力提高了农业系统干部拒腐防变和服务改革发展的能力。
九是依法行政工作有序推进。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编制全新的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检查工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梳理工作初步完成,全委依法行政工作和依法执法活动没有发生违纪违法问题。
二、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稳”口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安全生产。一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层层签订粮食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将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52万亩,总产221万吨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到基层,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上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38.3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52%。二是深入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及产业提升项目,积极培育新型粮食生产主体,2017年市财政安排1800万元,计划实施24个项目,扶持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22家,努力提高粮食产能。三是继续抓好粮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高宾阳县古辣香米、横县朝阳大垌和隆安县雁江优质稻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
(二)“聚”特色,突出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一是深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火龙果、晚熟柑橘等优势特色水果,扩大蔬菜、食用菌生产规模,提高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比重,做精罗非鱼产业。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196.3万亩,产量44.11万吨,分别增长6.8%、6.1%;蔬菜面积达到160万亩,产量245万吨,分别增长5.3%、7.5%;肉牛出栏12.04万头,同比增2.8%;肉羊出栏12.45万只,同比增1.2%。二是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开展良种繁育基地建设10个。持续抓好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2017年,市本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7000万元,建设特色种养示范基地60个以上。三是深入开展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工作。完成糖料蔗种植15.7万亩,占2017年建设任务的95.2%。四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强化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着力培育提升优质大米、香蕉、茉莉花、火龙果等区域公用品牌。上半年全市有3家种植业企业和3家养殖业企业的6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横县茉莉花茶被授予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优秀茶业优秀区域品牌”称号。
(三)“提”档次,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扩面提质。一是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推动示范区由点连线、连线成面不断发展,形成乡级、县级、市级、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梯次发展格局。2017年市财政继续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新建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1个,目前11个示范区选点工作已经完成。二是积极开展“三区三园一体”创建。上半年,我市横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糖料蔗生产保护区试点县,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公示名单。同时,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我市正在积极争创香蕉、火龙果、秋冬菜、桑蚕、茉莉花、罗非鱼、黄羽肉鸡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升级打造现有示范区的基础上,将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与园博园田园风光区打造结合在一起,积极探索示范村与田园综合体创建的新模式,启动西乡塘区“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
(四)“塑”品牌,大力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一是坚持集中优势资源,全域发展,启动南宁休闲农业示范区创建。组织编制了《南宁市乡村休闲旅游专项规划》和《南宁市休闲农业示范区专项规划》,高档次高起点规划建设南宁休闲农业示范区,打造南宁休闲农业品牌。二是积极指导我市有条件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申报创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目前正在重点打造3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共组织了19个条件优、基础好、示范效果佳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进行申报创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五)“促”流通,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一是大力开展大宗农产品产销形势分析,根据农产品集中上市时间,提前做好监控和产销形势分析研判工作,同时积极筹备举办第二届中国(南宁)火龙果品牌大会,提前谋划产销对接工作。二是积极运用区市农业信息平台发布大宗农产品产销信息,举办南宁市春夏季蔬菜瓜果网上交易节,全市累计发布各类农产品产销信息1515条。三是借助央企平台拓展产销新渠道,在广西南宁扶贫农产品(北京)推介会期间,我市10家重点农业企业与国安社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现场签署了产销对接合作意向书。四是做好品牌宣传推广,借助2017东南亚(南宁)香蕉全产业链峰会在南宁召开,大力开展“南宁香蕉”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打造我市名优农产品知名品牌。五是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业走出去工作,今年三月,通过双方实地相互考察,我市与云南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初步达成共同筹建广西农产品交易拍卖中心建设项目意向。5月16日,组织我市16家农业企业参加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市商务代表团在南宁市举办项目专场推介活动,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5月20日,成功举办南宁市特色农业开放合作与投资推介会,200多名来自东南亚国家及国内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场签约项目8个,投资签约总额超过10亿元。
(六)“激”活力,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全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出台了确权约谈制度,印发了2017年攻坚年行动方案,开展专项督查工作,截止2017年6月30日,全市确权工作已完成农户调查了105.6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9.34%;完成地块测量600.59万亩,占集体耕地面积93.89%;完成确权颁证耕地面积513.88万亩,完成确权可颁证农户数98.01万户,占总农户数的92.13%。二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半年新增农民合作社157家、新增家庭农场69家,推荐自治区合作社示范社8家;完成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推荐2017年广西水产畜牧行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其中6家企业获得2017年度广西水产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评定。三是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市12个县(区)均已依法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2017年上半年,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7万亩,全市流转面积已达155.3万亩。
(七)“强”支撑,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一是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申报工作,组织了6个县区申报自治区项目6个。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机械作业,春耕生产期间,全市共组织14.79万台拖拉机投入春耕作业,完成机耕作业面积469.7万亩,完成机播117.1万亩,实施水稻、甘蔗、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各2个。三是强化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今年以来,共引进水稻、玉米等粮食新品种74个,蔬菜新品种40多个。四是大力应用推广新技术,上半年全市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50万亩,推广各项节水技术185万亩,实施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110万亩,绿色防控300万亩次。五是深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指导,上半年举办培训班116期,完成培训农村党员、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农业机械手14315人次,开展科普进农村活动14次,服务农民28677人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完成高级1人、中级23人、初级184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六是大力开展农业区划工作,实施了早稻地面样方监测、第三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现状航测、200亩规模以上耕地园地硒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
(八)“严”监管,全面确保农业安全生产。一是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H7N9防控和病死猪监管等工作,各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均达到100%,抗体合格率达到85%以上(国家标准70%以上)。全市动物疫情稳定,无重大动物疫情。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上半年全市定性监测蔬菜水果样品66100个,合格66081个,合格率99.97%;定量监测样品350个,合格344个,合格率98.28%;定量监测水产畜禽产品样品1345个,合格率100%。三是大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全市已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19件;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农业部抽检155份,自治区监测抽检118份,市本级监测 26893份,均未发现阳性样品;开展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案件16起,查获假劣兽药产品52公斤;开展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查处私宰窝点20个次,查扣生猪49头,没收和销毁私宰肉3162.9公斤;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市本级以上生鲜乳抽样222份,合格率达到100%;开展水产品违法添加禁用物质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抽检水产品113份,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全市共产地检疫猪、牛羊和禽类110.31万头、2.31万头和5228.72万羽,检出并无害化处理病猪、病禽298头和3925羽;共屠宰检疫猪、牛羊和禽类124.31万头、3.55万头和194.83万羽,检出并无害化处理病猪、病禽猪598头和1841羽。办结动物卫生监督案件24件。四是强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全市无立案农机事故发生,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九)“增”收入,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和产业富民活动。一是积极拓宽产业扶贫渠道。2月成功举办南宁市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对接会,会议期间,7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与南宁市421个贫困村进行对接洽谈,签订帮扶合作意向1024项。6月20日举办产业扶贫龙头企业第二次对接会,组织125家龙头企业进场与贫困村进行对接,达成帮扶合作意向578项。二是推进种养业与产业扶贫结合,整合市本级财政农业专项项目资金1.06亿元,用于支持上林、马山、隆安、邕宁等四个贫困县区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其中粮食、蔬菜、农产品标准化、特色经济作物提升、“双高”糖料蔗等种植业项目2285万元,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业项目840万元,农业产业化项目510万元,综合示范村和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项目7000万元。上半年全市已落实产业扶贫资金6000多万元扶持1311个特色产业项目。三是认真开展“产业富民”的“五个一”和“十项进村”活动。制定1个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完成率100%,发展1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完成率为70.50%,打造一个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完成率为63.27%,培育1个带动农户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率为85.38%;电子商务服务点完成率为65.32%。围绕“五个一”目标,各县区按照“产业富民”专项指南的要求开展“十项进村” 行动,活动进展顺利。
(十)“优”生态,着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一是深入开展清洁田园活动,全市共清捡田园面积205.92万亩,清洁技术推广面积267.92万亩,清洁田园示范点245个,回收农药瓶73.71万个,清捡废弃物(秧盘、薄膜等)195.41吨,投入资金220.88万元,发放资料80.77万份。二是深入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制定了《南宁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方案》,上半年共完成秸秆还田157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三是着力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监测与综合防治,上半年全市共完成706个土壤样品的采集任务,宾阳县土壤重金属综合防控试验示范项目正按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工作。四是积极推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围绕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生态认证工作,确保今年认证率30%任务完成。五是加大稻鱼共生种养模式的示范推广力度,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计划建设标准化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000亩。六是积极开展微生物+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技术推广,上半年,推广应用面积2100多亩,应用养殖罗非鱼230万尾。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是农业稳增长压力增大。香蕉枯萎病和柑桔黄龙病等重大疫病危害势态日趋严重,直接影响香蕉和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种粮比较效益低,玉米等旱粮改种柑橘等水果类作物面积较大,稳粮保面积压力增大。受H7N9疫情影响,家禽销售价格较低,影响家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生猪价格持续回落,畜禽生产总体情况仍需观察,全市畜禽养殖增量困难。养殖水面不断被挤占,大水面渔业发展受限严重,渔业增长难度加大。
二是特色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低档次、普通的大宗农产品生产供过于求,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供给不足,规模偏小,品牌度不高。虽然我市开展了特色农业品质品种品牌提升行动,但是由于面广,农业品种多,投入需求大,在有限的资金和物力的前提下,难以短时间把我市的农业品牌和影响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是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档次不高。近年来大量的资本投入到休闲农业开发,一方面促进了我市休闲农业的遍地开花,另外也造成了休闲农业在发展上水平层次不齐,景点和景区塑造存在雷同形象,缺少差异化发展和精品化经营,加上经营管理有待规范,全市休闲农业的品牌聚合度不高。
四是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问题依旧严峻。我市高标准农田规模小,节水增效设施少,特别是脱贫任务重,全市还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317个贫困村和28.9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而与此同时,全市农村居民增速幅度不断下降,产业扶贫仍需下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