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市农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工作部署,紧扣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换届政府工作报告工作要求,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主线和突出一产特色的工作目标,创新思路,锐意进取,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巩固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扎实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2016年全市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89.03亿元、400.67亿元、11398元,同比分别增3.98%、3.9%,9.5%。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亮点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进。粮食产量223.4万吨,基本持平;蔬菜产量517.69万吨,增长6.48%;糖料蔗产量1055.72万吨,增长2.65%;水果产量233.82万吨,增长9.3%。西甜瓜产量123.4万吨,同比增1.95%;桑蚕产量9.17万吨,增长4.88%;肉类产量66.02万吨,同比略减;水产品产量26.12万吨,增长2.67%。
(二)特色产业迈出新步伐。全面实施 “10+3”特色产业提升行动,2016年青秀区“刘圩香芋”、邕宁区“那楼淮山”获得农业部授予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南宁香蕉”被授予为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16年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在2016年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中,我市横县白毛茶文化系统入选农业文化遗产。
(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再创新佳绩。2016年我市组织7个示范区申报自治区级示范区,其中宾阳县“古辣香米”、武鸣“伊岭溪谷”、青秀区“花雨湖”、邕宁区“香流溪”、“一遍天”5个示范区被自治区认定为第三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6个被自治区认定为第一批广西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县级和乡级各18个)。我市自治区级示范区总数达10个,约占全区总数的13.7%,排名全区第一。
(四)休闲农业取得新成绩。2016年兴宁区围村荣获农业部授予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荣誉称号,马山小都百、横县圣种生态茶博园、兴宁侯哥花果山、兴宁碧湾园、江南四季那廊、邕宁那贵、经开区台湾花卉产业园、经开区金谷乐苑等8家单位列为2016年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市已拥有“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
(五)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2016年,全市累计完成确权登记颁证面积273.94万亩,可颁证农户46.14万户。农户承包地流转面积151万亩,比2015年增12.8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量壮大,全市家庭农场新增2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121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19家。
(六)农产品流通实现新突破。积极组建南宁市农产品产销联盟,成立了南宁市农产品(火龙果)产销联盟。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我市横县、宾阳县成功申报2016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引进了阿里巴巴等多家运营商到我市发展农村电商。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再获新荣誉。2016年,我市武鸣区获农业部评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八)为民办实事发挥新作用。我委201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共三项。一是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2016年任务面积16.5万亩,实际落实218个基地16.58万亩,全部都落实了实施主体。二是糖料蔗“双高”良种良法补贴,2016年自治区下达我市“双高”基地建设任务面积16.5万亩,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为495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650万元已全部下达项目县区。三是农机购置补贴,全市共发放农机补贴指标通知书12229份,拟补购机具12610台(套),受益户数11489户,累计使用补贴资金总量8353.57万元,拉动农民(企业)投入资金购买机具近2.5亿元,对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市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坚持突出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2016年,全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粮食生产持续稳定,一批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全面实施了“10+3”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在政策和资金上对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进行扶持,全年共安排市级财政资金33780万元,用于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两个示范”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和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其中蔬菜、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渔业等市级种植养殖示范基地项目120个安排7000万元,“双高”糖料蔗基地良种补贴项目安排1650万元,农业产业化项目安排3000万元,我市优质稻、糖料蔗、桑蚕、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农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稳粮食经作、扩水果蔬菜、优畜牧水产”的农业发展格局不断凝聚。二是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全市实施各类基地建设项目共120个,其中粮食安全保障项目21个,农产品标准化及特色经济作物产业提升示范项目 28个,蔬菜基地建设项目22个,禽畜标准化生态养殖建设示范基地32个,水产标准化生态养殖建设示范基地17个,落实“双高”糖料蔗基地16.58万亩,以基地促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全市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水果、蔬菜等园艺作物发展迅猛,甘蔗种植逐步回暖,中药材种植增长迅猛,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晚熟杂交柑橘和自花授粉火龙果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分别达10万亩和7万亩,位居全广西第一,肉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生产增长迅速,全年牛、羊出栏同比增长6.1%、11.9%。四是品牌建设不断加强,持续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南宁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2016年我市青秀区“刘圩香芋”、邕宁区“那楼淮山”获得农业部授予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南宁香蕉”被授予为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16年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
(二)坚持示范引领,“两个示范”建设深入推进。 围绕发展富农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今年我市继续加大力度,集中财力、整合资源,全面启动了区、市、县、乡四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继续打造生态综合示范村。2016年新建12个市(县)级示范区和103个乡级示范区,建设6个生态综合示范村。2016年新建的12个市(县)级示范区共引进企业34家,成立62家农民合作社;示范区核心区建设面积4.12万亩,投入资金共7.36亿元,其中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资金5.85亿元,新建市(县)级示范区已安排农民就业1556人,直接带动农户6971户,辐射带动农户9860户从事特色农业生产和休闲农业等新型产业,核心区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1460元。2016年全市共有5个示范区被自治区认定为第三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6个被自治区认定为第一批广西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县级和乡级各18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适度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助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在2016年7月22日天峨县召开的全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自治区张秀隆副主席对我市采取“产村互动、农旅融合”模式创建示范区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坚持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休闲农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业态。通过“两个示范”建设,我市休闲农业得以快速高效发展,涌现了西乡塘区忠良村(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隆安县定江村(获“广西特色生态农业名村”称号)和邕宁区那蒙村、上林县霞客桃源(获“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等一批在全国、全区知名的发展典型,多次获得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我市兴宁区围村荣获农业部授予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荣誉称号,马山小都百、横县圣种生态茶博园、兴宁侯哥花果山、兴宁碧湾园、江南四季那廊、邕宁那贵、经开区台湾花卉产业园、经开区金谷乐苑等8家单位列为2016年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市已拥有“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为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开展了《南宁市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和《首府南宁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南宁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7-2019)》,力争通过2-3年的建设,确保南宁休闲农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四)坚持纵深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推进。3年来,全市克服地理环境复杂、地块分散零碎、二轮“延包”工作基础薄弱等困难,扎实稳步推进全市确权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2016年,全市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轮公示67.19万户,占承包农户数的65.25%(自治区考评的指标)。完成农户调查91.2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8.60%;完成地块测量482.0万亩,占集体耕地面积76.14%;完成二轮审核公示59.4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5.15%;完成确权耕地面积达到273.94万亩,可颁证农户46.14万户。在确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16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新增12.8万亩,土地流转面积增至151万亩。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量壮大。全市家庭农场新增2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121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1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三是强化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按照自治区统一布署,在外地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我市经济发展的农业执法模式,在全区率先组建南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有效解决了农业执法力量分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农业执法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坚持科技兴农,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增强。2016年以来,全市全年共引进和推广水稻新品种104个,玉米新品种27个,蔬菜品种52个;完成超级稻示范推广215万亩,玉米“一增三改”技术示范推广50.5万亩,完成粮食间套种10.6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91.2万亩,实施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161万亩,绿色防控226万亩次,推广节水技术247.25万亩。2016年全市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增至56.3%,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41.5万千瓦,同比增长2%,新增主要农机装备3600多台,完成机耕面积 989.28万亩,完成机播(插)面积182.07万亩,完成机械灌溉作业面积58.21万亩,机械施肥面积145.91万亩。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村党员、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农业机械手65306人。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82人。
(六)坚持严抓重管,农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一是抓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全市有58个企业的137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2016年新增14个(无公害认证11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地理标志2个)。二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管,全市动物疫情平稳,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各项指标均达到农业部要求。三是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大力开展农资打假、水产品和畜禽产品违法添加禁用物质等专项整治活动,查处了假劣种子、肥料、农药、兽药2.3万公斤,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1起。四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建立健全农产品监测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和“放心肉”。2016年,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超过98%。五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2016年,我市武鸣区获农业部评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六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2016年5月我市邕宁区成功承办全国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现场会。我市武鸣区、西乡塘区、邕宁区先后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机安全”示范县(区)。
(七)坚持准找市场,农产品产销对接不断顺畅。一是组建南宁市农产品产销联盟。2016年6月,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天猫生鲜共同主办的“中国(南宁)火龙果标准体系建设启动仪式暨2016年火龙果产销对接峰会”召开,会上宣告南宁市农产品(火龙果)产销联盟成立,联盟运行情况良好,相继组织开展了一批行业交流活动。二是做好农产品产销形势分析。积极做好我市大宗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提前做好产销形势分析研判,相继召开了香蕉、西瓜、火龙果等大宗农产品产销形势分析会,同时运用区市农业信息平台发布大宗农产品产销信息,全市全年累计发布各类农产品产销信息3628条,统计上报全市农业生产信息报表50期,为促进农产品产销提供了有效信息服务。三是发挥农业展会平台产销对接优势。组织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走出去”,2016年组织知名农业企业参加了第10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香港)交易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十一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桂林)交易会,香港交易会期间还组织了6家农业企业12个产品进入香港9家超市开展试销推荐活动,一家企业成功签订南宁火龙果进港澳的首家代理合同,我市名优农产品知名度持续提升。四是农村电商发展迅速。我市横县、宾阳县成功申报2016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引进了阿里巴巴等多家运营商到我市发展农村电商。全市建成村级服务站(体验店)近1000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3个,农村电商产业园5个,190个村(社区)已建立电商服务站点。马山县、上林县引入“空店”扶贫电商模式,大力开展电商助农脱贫。
(八)坚持共同发展,产业扶贫扎实推进。作为全市产业扶贫开发专责小组牵头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大力培育扶贫产业,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目标,指导各县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一是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实现了脱贫攻坚挂图作战;制定并实施了《南宁市发展生产支持精准脱贫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六帮六送”脱贫攻坚春季大行动。二是积极引导金穗、桂柑等一批龙头企业参与带动扶贫,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模式。三是协调做好二三产业联动支持扶贫,推进贫困县区工业园区,吸纳就业;做好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在90个贫困村设立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点,结合旅游做好旅游扶贫就业招聘会。四是整合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产业扶持项目资金已完成投入2.17亿元,扶持优势特色产业项目1418个,带动贫困户66155户,带动贫困人口24.54万人;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004个。五是强化种养产业扶贫技术培训指导,加大培训力度,共培训贫困地区农民2.54万人次,其中由市农委举办2016年南宁市扶贫种养技术邕宁、马山、上林、隆安等4期集中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特色水果种植、畜禽养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等课程。六是组织编印10000册《南宁市产业扶贫指导手册》,手册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电子商务等行业,针对我市产业脱贫中存在的常见性问题,内容包括了产业现状、管理技术、效益分析、扶持政策等。
(九)“十三五”农业专项规划编制如期完成。根据《南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南府办函〔2014〕160 号)工作部署,由市农委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南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在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规划文本先后通过了专家评审、合法性审查和市政府常务会讨论等程序,规划正式文本已于2016年12月27日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
(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突出宣传教育。多次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传达贯彻中央、自治区、南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并多次对加强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系统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强化了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意识。全委全年共出板报128块,宣传栏86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12次,接受教育人数600多人次;上廉政党课30次、观看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电影电教片30片次,接受教育人数1500多人次。二是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政治责任头等大事来抓,实行“一岗双责”,委主要领导与其他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使反腐倡廉工作逐级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和工作合力。并制定印发《南宁市农业委员会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对农业系统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作了部署,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三是健全组织体系 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关于人、财、物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共14项,构筑“不能腐”的牢笼。配齐配强各党支部纪律委员,对委属19个党支部的纪律委员进行补充完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提高纪律委员的责任担当和监督执纪意识。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经常性防控工作,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十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一是以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重点,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培养高尚道德情操。2016年我全委共完成全部四个专题学习内容,全委每个党员都征定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副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还增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学习资料达到了在职党员和退休党员全覆盖人手一本。二是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党课活动。一方面邀请专家到我委开展“两学一做”专题讲学,另一方面构建委党组成员上党课机制,由委领导结合工作实际,给县区、下属单位上廉政课,委党组书记亲自为全体党员上党课,党组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分别给所在党支部的党员上党课。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活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和送温暖活动。通过亲自看,亲身做,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创先意识和模范意识。四是坚持把谋划“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深化“三严三实”回头看相结合,突出问题导向,倒逼党员干部重点解决懒政怠政和不作为、乱作为等热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