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西日报》报道,我区农业对外投资聚集并深耕东盟,且逐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初步形成了行业类别齐全、重点区域突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农业对外合作格局。
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稳则经济稳,农业兴则根基强。近年来,我区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创建了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稳步升级。
然而,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影响我区农业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露。例如,土地零散、规模小、成本高,冷链物流仓储及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制约着我区农业竞争力的提升。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我区农业企业在海外投资与合作带来了重要契机。截至2017年底,我区走出去的农业企业87家,协议投资金额24.23亿美元,投资流量排全国第四位,农业走出去成为我区对外合作的重要领域。这说明,我区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拥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只要加强引导、措施得当,农业走出去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互补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普遍共识。树立世界眼光、全球思维,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农业企业走出去,逐步融入和掌握全球贸易网络和物流网络,提升农业对外合作水平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实现“大农业”向“强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
农业走出去,关键是要找到需求结合点、利益契合点。一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和探索,我区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与我区相邻的东盟国家,其农业生产特点与我区尤为相似,且目前大多处于改造传统农业的阶段,他们恰恰需求刚刚走过这一历程的广西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经验。这种需求的差异性和利益的互补性,为我区农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我区农业走出去,还面临较多障碍和不确定性因素。首先,相对其他产业而言,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比较利益低;其次,由于对投资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不够熟悉,缺乏国际合作经验,面临着政策、法律、政治、市场、价格等多重风险;再者,农业走出去,不仅需要资金投入、科技支撑,还需要大量看懂大势、掌握政策、擅长经营、熟悉业务的专业人才,而后者,恰恰是我区农业走出去的最大短板。
支持广西农业走出去势在必行,也必将大有可为,但切不可盲目求快,否则就会欲速而不达。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要帮助企业了解投资地域所处发展阶段及需求,提供相关信息、培养专业人才、强化风险预置,有序引导企业学习、适应、熟悉、深耕国外市场,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进程中,掌握海外投资管理经验,逐渐成长并融入全球营销网络,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如此,农业走出去,才能走得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