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现辖5县7城区,共102个乡镇,1380个行政村。全市乡村人口523.5万人,乡村从业人口310.13万人。全市耕地面积1008.16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93亩。
南宁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盛产水稻、甘蔗、蔬菜、茉莉花、桑蚕等农副土特产品和香蕉、柑桔、火龙果、龙眼、荔枝、西瓜等多种亚热带水果,是广西的主要产粮区和经济作物基地,是全国“南菜北运”的主要产地和全国冬季“菜蓝子”重要的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了粮食、蔬菜、水果、糖料蔗、桑蚕、花卉苗木、畜禽、水产、商品林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多项农业产业发展在全国、广西位居前列。其中,香蕉、茉莉花、火龙果、双孢蘑菇和甜玉米等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素有“茉莉花之乡”、“香蕉之乡”、“西瓜之乡”等美誉。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4.72亿元,同比增长4.1%,第一产业增加值404.18亿元,同比增长4.1%,占2017年全市GDP的9.8%。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5元(总量居全区第六),同比增9.8%(增速居全区第四)。
2017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468.2万亩,同比增长0.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45.6万亩,同比下降1.4%,粮食总产量216.8万吨,同比减2.9%,面积总产量均位居广西第一。糖料蔗种植面积205.25万亩,同比增长0.91%,总产量1101.14万吨,比上年增4.3%,面积、产量位居广西第三。蔬菜播种面积361.95万亩,比上年增3.83%,蔬菜产量545.4万吨,同比增长5.4%,面积、产量位居广西首位。水果种植面积200.55万亩,比上年增9.17%,总产量248.3万吨,同比增6.2%,面积位居广西第四,产量位居广西第二。桑园种植面积61.5万亩,比上年增0.67%,桑蚕产量9.3万吨,同比增长1.42%,面积产量位居广西第二。全市肉类产量65.81万吨,同比增长1.2%;禽蛋产量4.11万吨,同比增长4.01%;牛奶产量4.86万吨,奶业产量占广西一半以上,生猪、家禽产业在广西均排名第二。水产业产量27.45万吨,同比增长5.1%,淡水产品总产量、罗非鱼产量均位居广西第一位。农产品品牌效益显著,建成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11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登记保护,全市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143个。
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南宁市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和实力继续稳居广西第一,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迅速,全市农民合作社总数达4306家,家庭农场总数达829家。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提档升级,全市累计启动创建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示范区数量达到169个,全市区级示范区总数达18个位居全区第一,涌现出西乡塘区“美丽南方”、隆安县“金穗香蕉”、宾阳县“古辣香米”、青秀区“花雨湖”等一批区内知名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西乡塘区“美丽南方”入选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形成了由乡级向县级、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梯次发展新格局。
一二三产融合快速发展,马山县获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西乡塘区忠良村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全市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4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48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企业(园区)4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9家,全市休闲农业由遍地开花逐步向区域集中发展迈进。
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我市以综合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围绕发展富农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按照“以产带村、以村促产”发展思路,同步推进示范区的产业区和生态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31个产业发展、村庄优美、环境整洁、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综合示范村,其中西乡塘区忠良村(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隆安县定江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获“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称号)、兴宁区围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荣誉称号)等新村典型,成为我市农业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文化传承的新名片,市民旅游观光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