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是文化传承沿袭过程中绕不过的一大特色。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在互相交融中丰富着人们的食谱,扬美村作为平话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长期研究平话文化的专家认为,大名鼎鼎的扬美三宝就是典型的汉族食物经过平话人的加工改造形成的,现已成为南宁特有的地方美食。近日,本报组织读者前往扬美古镇,一起品味这里的平话美食。
“扬美三宝”美名扬
漫步在扬美古镇青石板路上,随处可见造型古朴的腌制大缸,空气里弥漫着杨梅酒的醇香,当地原生态的美食遍布小镇。梅菜、沙糕、豆豉被称为“扬美三宝”。以制作工艺精细,用料考究著称,配料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享誉南宁及两广地区。“扬美三宝”也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这次由读者组成的品食团主要品尝的对象就是大名鼎鼎的“扬美三宝”。在扬美镇的共和街上,年逾六旬的杜献琪微笑着站在自家店前,在他的面前是飘香的豆豉。说起自家豆豉,杜献琪眼里是满满的自豪。从清代开始,杜家坊豆豉第一代制作者杜广成就开始探索豆豉的制作工艺,历经多年,终于形成自己的品牌。“扬美的豆豉都是选用上乘的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然后经过发酵、洗晒而成,有咸淡两种,都是炒菜极好的调味料,芳香浓郁,满口生香。” 杜献琪颇为自豪。
沿着青石板路走过去,正在文化广场上晾晒梅菜的梁彩丽给大家介绍起扬美梅菜,她说,正宗的扬美梅菜是用新鲜肥厚的芥菜茎叶经晾晒、漂盐、精选等多道工序腌制而成。腌制上好的梅菜对原材料很有讲究。芥菜对气候的要求较严,一般只在秋后入冬时分种植,收成后用盐经特别的工艺腌制。腌制好的梅菜外观黄中带青,有少量盐分析出,手感柔软,有浓郁的梅菜沉香味道。“这些快晾晒好的梅菜,远远就能闻到香味,不知道做菜有多好吃,好期待。”
亲手体验制作沙糕
“三宝”中的扬美沙糕也颇受欢迎,“味道很香醇,好吃。”读者马小姐一边品尝一边询问价格,打算买回去给朋友、家人一起品尝。传承人杨文凯介绍,扬美沙糕采用优质的糯米粉、白糖及绿豆粉、芝麻等相应的佐料制作而成,味甜、有浓郁的米香味,食而不腻、香甜可口、入口即化,很受游客喜欢。
看到品食团如此喜欢沙糕,杨文凯很高兴,邀请读者体验沙糕制作过程。扬美沙糕的原料为白糖、糯米,佐料有绿豆粉、芝麻等。制作工序有五道,第一步把白糖和水煮成糖浆冷却;第二步取优质糯米,用大铁锅把米炒熟炒香冷却,粉碎成粉;第三步糯米粉经过一段时间放置,待其自然吸潮即成制作沙糕的糕粉;第四步按比例将糕粉和糖浆混合搅拌,混合至合适的干湿度后装模压实;最后,待模中糕粉凝结,手碰不散不烂时取出,按规格切成块状包装成品。
“看传承人做起来很轻松,自己上手才发现不容易,不管是力道还是装模,稍微差一点都不行,传统手工美食好吃,但做起来可不容易。”上手体验制作过程的黄女士颇有兴致地在自己制作的沙糕上印下了手印,并买下来,打算带回去给家人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特色菜肴独具风味
在一一品尝并体验制作“扬美三宝”后,品食团走至金马码头,打算去这里有名的饭店尝尝由“扬美三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左江鱼、农家土鸡、杨桃叉烧、梅菜扣肉、蒸粉糕、扬美豆腐等富有扬美地方特色的风味菜肴。
佳肴上桌,大家迫不及待地细细尝来,扬美的左江鱼味道鲜美,新鲜而无一般淡水鱼的泥腥味,而进食佳肴时配上古镇自酿的酸梅酒,酸酸甜甜,香醇爽口,可谓一绝;油润的叉烧配以酸甜可口的杨桃,入口之后肥而不腻,可大快朵颐;扬美豆腐鲜嫩柔滑,吸收了浓汤汁后更显鲜美,回味绵长;梅菜加少许蒜米、辣椒、碎猪肉炒之,可口芳香,越嚼越有味道,回味无穷;梅菜泡水退盐后,作配料用,与扣肉、鱼扣蒸之,其不仅脆口,且别有一番韵香风味;而扬美豆豉制作的豆豉排骨、豆豉炒肉等菜肴更是芳香浓郁,满口生香。
品味过扬美的美食,品食团对平话美食颇为推崇。“这些美食各具特色,它们不仅是平话人的更是南宁的特色美食,希望它们能让更多人认识。”读者黄先生高兴地说。
为更好地保护与振兴平话“非遗”美食,近年来,江南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寻找和认证传承人,通过专项资金在传承基地开展“传、帮、带”的培训活动,对基地进行改造和扩建,并利用扬美古镇的旅游资源,推出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肴。
事实上,现已成为南宁市重要旅游景点的扬美,其平话美食也颇受游客欢迎,村中制作扬美沙糕的作坊有多家,月销量在万元以上,村中的农家乐以经营平话美食为主,常年生意兴隆,豆豉更是近销南宁,远销上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