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国早报网报道,近日,南宁市桂雅路小学五年级350名师生组织外出春游时,不再像过去那样去公园或景区游玩,而是改去插秧,体验劳动的乐趣,了解农耕文明,体会劳动的艰辛,让孩子珍惜粮食。
尽管春天刚刚过去,但是春游这件事,仍是许多中小学生虽然向往却只能“临渊羡鱼”的事儿。这是因为,学校、老师和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另一方面,却又担心孩子们的春游安全问题,使春游最终成了一件奢侈品。
桂雅路小学这350名师生,不仅抓住春天的尾巴,成功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而且还把春游和农事劳作紧密结合,来了一次“农事春游”。这么做,既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又通过插秧等农事劳作,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艰辛,了解了农业活动、农耕文明。而带队老师还借此机会现场教育,向孩子们传递珍惜农民劳动果实的理念。
说到农事,别说城市的孩子,就是很多农村的少年儿童,也因为忙于学业,上各种辅导班、培训班,或者父母已经脱离农业生产等原因,而远离了农事劳作,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尽管我们国家正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阶段,城镇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从增长见识、了解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的角度,引导现在的孩子走进农村,深入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何况,像春种、夏耘、秋收、冬藏这样的农事生产,本身就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付出的艰辛、收获的快乐,体会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人生哲理。
“农事春游”的另一个意义,则是引导孩子对农村的现状、农业的未来、农民的生活和生存状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农耕情结”。所谓“农耕情结”,不是教育和引导他们长大以后都到农村扛着锄头种地,而是从小培养他们对农村的感情,在他们的心里建立起和农村的情感纽带。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乡村振兴战略,都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创新。谁敢说,今天见识了农事的中小学生,不会成为明天农村振兴的栋梁之才?长远来看,未来的农村必定会走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之路,那时候,拥有知识、掌握科技、具备市场洞察力的“新农民”将会成为农村的主力军。“新农民”从哪里来?就从现在的孩子们当中来。